找到相关内容463篇,用时2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导师的话:道在平常日用中

    浊水”。一念净现前,一定没有烦恼,没有忧苦,内心充满了清净、安定与喜乐;这样才是真正的归三宝的弟子。佛法所说的“”,与世俗所说的,不完全相同。别人(或书中)所说的,承认他是确实的,一般也说是...风水等,都不出于上二类。佛法所说的“”,是依三宝而起,内心所引发,有清净、喜乐等感受的。因正知正见而引发,通过理性,所以是宁静的,虽近于一神教的信心,而不是陷于狂热的迷妄。   说起来,中国佛教徒是...

    释印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746651.html
  • 札熙寺吉祥显密兴盛洲志

    ,  圣众僧伽永恒顶戴饰。   印藏成就持明众顶严,  海生金刚雪域教法主,  不退猛厉作祈祷,  愿赐吉祥加持妙甘霖。   此方释尊教法旭日升,  宿世大悲愿力自显体,  札熙历代尊胜诸祖师...,玛莫法主达那桑直达,祈祷垂赐加持胜灌顶。邬金大师降临藏土时,华吉益西降顺诸鬼神,心中意恋大悲怙主您,四魔自然平息求加持。嘎举教法盛兴于世时,祈祷达搏拉吉尊,取舍转移正法求加持。桑日红城玛救劳阵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0257215.html
  • 念佛三昧初探

    不要有了普被却反而无法深入,这恐怕就不是净土法门的真义,也因此辜负弥陀的大慈大悲。   念佛法门,首先要有正确的见地,即是念佛要有愿、有、有行。,是指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不是杂染。这净是来自佛法的清净,而佛法的清净是来自於正见,正见是远离世间的一切所生起的。所以是建立在三法印之後的,是要了知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盘;是要了悟性空之後,而能在性空如幻中产生信念,而且是...

    洪启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3257250.html
  • 证得初果的次第和方向

    全然欠缺皈依的意愿,这才称之为外道凡夫。对於多数已经皈依三宝的众而言,纵然他们对於佛、法、僧、戒都还没有任何一项成就,但就其如法完成皈依的事实而言,他们已经是经过僧伽正式认可的「佛弟子」了,并不能说他们对三宝的敬之心是「一切时不成就」或 ” completely and totally absent ”,更不能因为他们尚未成就任何一项,就称呼这些如法皈依的「佛弟子」是「外道」。   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83060721.html
  • 菩萨戒本羯磨校勘说明

    作饶益.皆无违犯。  [20]若诸菩萨安住菩萨戒律仪[21]如薄伽梵于别解脱毗柰耶中将护他故建立遮罪制诸声闻令不造作。诸有情类未者令生净者令倍增长.于中菩萨与诸声闻应等修学无有差别.何以故.以诸声闻自利为胜尚不弃舍将护他行为令有情未者增长学所学处。何况菩萨利他为胜。[22]若诸菩萨安住菩萨戒律仪.如薄伽梵于别解脱毗柰耶中为令声闻少事少业少希望住建立遮罪制诸声闻令不造作.于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4345568.html
  • 林秋梧(证峰师)的佛学思想探源

    ,对女人成佛思想的变迁,从女人不能成佛的《中阿含经》卷28和《瞿昙弥经》,经女人转生为男子成佛型态的《大宝积经》〈见实会龙女授记品〉、〈童女会〉,到女人不必等到来世,或转生男子才能成佛,即当下女...著。而此经以八岁的波斯匿王女为中心人物一点,与那《童女经》同样,恐怕此经便是由彼经发展而来的吧!就是和《妙慧童女经》以八岁的王舍城长者的女儿妙慧为中心人物的,也不是没有关系的。且又从《童女经》...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546110.html
  • 《无量寿经指归集》之 诸佛之称名与赞叹

    闻佛愿生起本末,无有疑心,是曰闻也。’闻名得福,故能生净之心。‘清净心’,就是没有垢污杂染的的心。《胜鬘宝窟》说:‘清净心,净者也,起之心,又不杂烦恼心,名为净心。’这就是说:就是,起...’的,所以经中下文是‘愿生彼国随愿皆生’。这与《教行证》的报土真因、《会疏》的往生正因,都是互为表里,正好参证。《弥陀疏钞》引证了《成唯识论》‘者,谓于实德,深忍乐欲。心净为性。’什么叫做?...

    Namo(namoamtb)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445902.html
  • 《楞伽经》中所述食肉的过失

    余食尚然,云何而听弟子食肉?大慧!肉非美好,肉不清净,生诸罪恶,败诸功德,诸仙圣人之所弃舍,云何而许弟子食耶?若言许食,此人谤我!大慧!美食者,应知则是粗米、粟米、大小麦、豆酥油、石蜜如是等类,此是过去诸佛所许,我所称说。我种姓中,诸善男女,心怀,久植善根,于身命财不生贪著,慈愍一切犹如己身,如是之人之所应食,非诸恶习虎狼性者心所爱重。大慧!过去有王,名师子生,耽著肉味,食种种肉,如是不已,...

    未知

    |戒律|素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4/0850169002.html
  • 观察修是成办无分别定的殊胜修法

    所说般,以观察慧数数修习此等功德,令心滋润,或令现前。以如是作意即如以水洗金般,可令自心趣向诸善法类,于诸善业爱乐欢喜,以白净善法润泽自心。   总之,首先对烦恼恶业之过患作观察修,以除各种障垢...大车释论所言引发三摩地之修轨。   如聪敏灵慧的锻师先将金银反复以火烧,再三用水洗,如是除金银一切杂质,令其体性变得极柔软、堪能随顺之后,再打铸成耳环等庄严饰品,即可如自心所想制成任何物品。  ...

    益西彭措堪布

    观察修|止观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2/10120733533.html
  • 促进和谐是佛教的特质

    中一定要具有无贪、无、无痴、有惭、有愧等素质,才算是,否则信心也可发展为不善的动力。  三、佛教的净土是直下的  凡是宗教,都要提生死问题,一谈生死,又免不了要讲天堂与地狱。很多宗教的结论都认为...和平、和谐的方式弘扬佛法,以理性的态度,导引世人走向正见、正的人生。这个历史的发展,我觉得不是偶然的,乃是因为佛陀体证缘起的真理之后,了解人与人、人与物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息息相关的,不能分割,所以...

    宏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14339410.html